2025年3月6日上午,2024级国际商务专硕班研究生在国际商务专硕负责人刘青云副教授的带领下,前往嘉里大通物流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武宿综合保税区业务部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本次活动通过实地观摩与专家讲解,深化学生对国际商务实操与海关监管政策的理解。
在嘉里大通物流山西分公司保税区业务负责人的引导下,师生首站走进保税区核心作业区。业务负责人介绍,太原武宿综合保税区自2013年启动封关运作以来,已服务区内100余家企业,形成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商品展示、国际贸易、口岸功能六大功能矩阵。业务负责人以海关卡口监管流程为例,阐释了保税区“境内关外”的特殊属性。聚焦跨境电商,业务负责人系统解析了1210(保税备货)、9610(直邮小包)、9710(B2B出口)、9810(海外仓出口)四大海关监管代码的差异。在9610跨境电商监管中心现场,学生通过业务负责人对实时订单、运单、支付单的“三单对碰”讲解,直观理解了跨境电商中信息流与货物流的匹配机制。
转至保税仓区,通过讲解师生们了解了企业在实操中为什么会选择保税。比如进口端的保税主要是基于缓解资金压力(分批完税)、规避清关单证延迟产生的额外费用、建立进口配件保税仓,做到即用即清关,节约物流费用和时间成本。而出口端怎是为了更好地利用“提前退税”政策加速资金回笼、通过保税仓进行集货,散货集运节约物流成本。
最后,业务负责人以富士康的“一日游”模式为例为师生们进行了生动的讲解。这种模式既降低税负成本,又保障供应链效率。这一“政策杠杆”的灵活运用,节省了企业的物流成本、加快了通关时效,引发学生对保税区战略价值的深度思考。
保税区海关卡口的智能化监管系统、仓储区的全流程数据看板,让课本中“保税物流”“跨境通关”等抽象概念变得触手可及。参观学生纷纷表示:“亲眼看到海关检验,保税区的操作细节,才真正理解企业如何将政策红利转化为竞争优势。这种认知是单纯课堂学习无法获得的。”此次企业实地调研,帮助学生打通理论与实践的壁垒,体现了国际贸易学院对国际商务专硕人才培养质量的注重,丰富和拓展本专业学位的教学实践活动。(国际贸易学院刘青云 供稿)